“那场比赛他(张浩嘉)打得很好,我们都很高兴看到,”曲少斌说,“但说实话,他的表现应该是我们预料到的,我们并没有太惊讶,因为也许从他进入广东的那一天起,我们就预见到这一天会降临到他身上。”
不仅仅是张浩嘉,在两位教练眼中,每一位从青年队晋升到一线队的球员国青篮球队员徐杰,无论是一年级球员刘权标和张浩嘉,还是二年级、三年级球员比如胡明轩、徐杰、杜润旺等人,无论是立足于CBA,无论是入选全明星,甚至未来晋升国家队,都不会特别让人意外。 “因为如果你在孩子十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和他一起玩,见证他的整个成长过程,帮助他做记录、制定计划,了解他的性格和心理,那么预测他的未来就不难了。 “曲少斌告诉记者。
从球员进入广东队的那一刻起,教练组就会为他制定计划,不是六个月或一年的计划,而是八年的计划。 那些只有12、13岁的孩子们首先会在三队教练张昆的指导下打基础。 当他们年满15、16岁时,最优秀的人选将被转交给二队主帅曲少斌继续训练,直到18岁。 对团队的需求上升。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国青篮球队员徐杰,因为在曲少斌看来,一棵好苗子最终能够在CBA赛场上扎根,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一线队主帅杜锋的信任和培养。 “我们从上到下的思想是统一的,”他说。 “除了我们的人才选拔和培养之外,我们还要感谢一线队主教练杜锋的信任和培养。 他给了孩子们很多时间去表演。 ,信心增强了,孩子们也确实受到了激励,逐渐展现出了自己打下的基础。 这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广东的训练体系是无缝的,这也是为什么总是能出现那么多优秀球员的原因。”
“广东人才培养一直有自己的传统和制度。”曲少斌说。 他还记得自己球员时代的两位资深教练张振民和王怀宇是如何教导青年队球员的。 “我们现在想传承前人的经验,让一、二、三队都用同样的体系和风格来管理球员。这样,培养出来的球员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他们就能轻松适应。”更快地进入成年队,站稳脚跟。”
这种统一的制度和风格在外人看来可能过于严酷。 就像杜锋被不止一台转播镜头拍到一样,他的球队明明大比分领先,他却还在场边严厉批评年轻球员。 但事实上,从广东生产线出来的球员都知道这一点,这证明杜锋对他们还是有期待的。 如果有一天他对罪魁祸首视而不见,那才是需要担心的。 因为宏远的教练团队从青年队时期开始就非常严格,对球员场上场下的管理几乎是所有CBA球队中最严格的。
“谁敢迟到一次,扣掉一个月的培训费。” 曲少斌说,“广东队很多年前就用过这个措施,现在全国应该没有其他球队像我们这样了。” 就这样,我们还是坚持执行,但确实迟到了,还扣钱。”更“严厉”的是,团队成员被禁止玩手机等电子产品,这似乎不太合适。在当今电子技术发达的社会,有可能,但这就是宏远青年队一直以来的要求,“也许如果有一天训练和比赛特别好,就能奖励你2个小时的上场时间。” 其他时候,手机一定要收起来,谁也不例外。”
“你知道现在这些孩子最麻烦的场外干扰是什么吗?” 张坤在解释为什么要严格控制队员使用手机时告诉记者,“就是打游戏而已!你可能以为他们已经完成了训练,如果达到了目标,就应该允许他们自由玩耍”但事实并非如此,至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办法不受到影响,我们必须照顾好。”
广东对球员如此严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他们需要激发球员超越自身天赋的潜力。 二是教练员有为师、为兄弟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功。
20多年前,广东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职业篮球俱乐部,在青训方面拥有最好的物质条件,能够吸引全国各地的年轻球员加盟。 但如今,随着篮球青训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广东在招生方面已经逐渐失去了巨大的优势。 虽然这几年从杜锋本人到总经理朱芳雨以及各级青年队教练都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人才,但他们自己也承认,很多来到广东的孩子至少和广东队的球员一样有天赋。同一年龄段。 两者都不是最强的。
“还记得两年前我去外面打比赛的时候,对手也是CBA职业俱乐部的青年队,当时我们队里最高的孩子只有2.05米,对手队里有四名球员。身高2.10米的阵容,你看,我们教练都忍不住眼红了。” 曲少斌回忆道,“但现在两年过去了,再看我们派到一线队的球员,和他们那批球员对比,我们的孩子还是更有竞争力。”
正是因为在人才选拔上不再占据绝对优势,广东青训的培养理念近年来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过去,人们评判一支青年队好不好,总喜欢看队内有没有几个知名的“未来之星”,能否在青年队比赛中占据统治地位。 不过,广东青年队却选择不那么重视球员青少年时期的表现,而是力争将各个训练目标的爆发期保存到晋升成年队为止。 “我可以保证的是,我们队里的球员都是同龄的。”曲少斌说。 “16岁就是16岁,18岁就是18岁。那么也许他们刚加入球队的时候会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但当真正到来的时候他们拿出成绩的时候,肯定是在CBA,而不是青年队时期。”
其实这是我自己和其他团队多年来总结很多经验教训后得到的经验。 “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球员在青年队比赛中真的就像神一样。 我们队的孩子们出去跟着他们。 没有办法打败人。 他们或许代表国青队拿过全国冠军,在国际比赛中拿过分,但最终到了成年队,却完全被大家忽视了,甚至还不如落败的他们。之前的玩家。 我们认为这也是很遗憾的,这些促使我们改变理念,想办法把最优秀的年轻球员放到一线队去展示他们。”
然而,说到管理球员,尤其是管理一群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半大男孩,做起来总是比说起来困难很多倍。
“有的人比较内向,比如胡明轩,刚来的时候不爱说话,我们也花了很多功夫去鼓励他,让他更加自信。” 说起这么多年最“好管”的学生,曲少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徐杰,“他真的很懂事,是一个很乖的孩子。” 然而国青篮球队员徐杰,教练最能控制的却是那些“刺”的学生。 对付这样的孩子,曲少斌说最常见的就是:“你的个性应该只在球场上体现出来。”
两年前,广东队签下了一名身体条件非常好的年轻球员,在校园篮球圈也颇有名气,堪称“带来流量”。 或许正因为如此,他入队后并没有太重视集体篮球。 每场训练比赛他都喜欢独自带球打球。 教练见状,不得不出面干预。 “我在训练时故意打压他,挫伤他的精神。”曲少斌说。 “我经常向他展示他所犯的错误,引导他选择更好的打球方式。渐渐地,他学会了如何传球和打球,我很配合。”
而如果遇到特别顽固的孩子,教练就会软硬兼施,耍花招。 疫情期间,二队一名年轻球员与曲少斌发脾气。 这个孩子的“叛逆期”似乎特别严重。 有一次,他声称要放弃篮球,收拾行李回家。 而他,正是曲少斌从东北带来,亲自培养的重点对象。 当然,教练也舍不得他。 于是几位教练就制定了一个方案,在疫情期间,为了安全起见,先稳定住孩子,不让他回家。 然后他们满足了他的愿望,允许他不参加训练。 他们还归还了他的手机并让他回家。 在宿舍里随意玩游戏。 “这孩子真是太顽固了,整整两个星期都不理我,我们在食堂见面的时候,他就像没看到我一样,也不打招呼就走了过来。” 就这样,他和主教练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讨价还价”。 周某见他玩游戏玩腻了,对社交不再感兴趣,曲少斌就让另一名助理偷偷和孩子说话。 助理回来告诉他,孩子终于心软了,说他最想要的就是打篮球……最后,这个一开始只肯写半页评论的孩子被第三次写了两页的评论后就能够回到团队了。
“我只是希望我的球员们能够记住,你们所有的个性和脾气只能通过场上的表现来表现出来,而场下,你们都是普通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我们必须保持谦虚和礼貌。” 曲少斌说,“在教他们打球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教他们如何做人。”
如今广东队在CBA战绩出色,如果能够提前锁定榜首,杜锋或许会在下一阶段的复赛中继续给予年轻人更多的出场时间。 曲少斌和张昆也希望他们带领过的球员能够珍惜并抓住机会,他们也愿意成为每一个从广东青训队出来的孩子坚实的后盾。
“我经常鼓励我的年轻球员,说如果你来到我们这里,就意味着你有机会为宏远一线队效力,如果你能为我们广东队效力,那么去任何CBA都没问题。”团队。” 曲少斌说道:“尤其是现在一线队有杜锋这样的教练,敢于使用新球员,敢于给你机会,愿意在你身上花时间,这是很难得的,你一定要好好打球。” ”。
然而,对于那些20出头甚至20岁以下的球员来说,他们第一次职业篮球的经历肯定会更多的考验和困惑。 有的一战成名却逐渐淡出,有的则坐在板凳上没有未来。 每当这样的学生向他诉说自己的困难、寻求建议时,曲少斌都会更加耐心地指导。 “我们教过的很多球员,即使不在宏远踢球,遇到问题也喜欢和我们聊天。” 曲少斌的微信账号里有很多以前的学生和他聊天的记录,他开玩笑说,这些孩子“报丧不报喜”,像胡明轩、徐杰这样被视为功成名就的球员的球员不在少数。 “他们俩去年在最低谷的时候跟我谈过。其实,有时候年轻人的问题要么是自己不知道,要么是需要有人来唤醒他们。毕竟当事人痴迷了,如果别人能指出来,效果会好很多。” 曲少斌说道。
曲少斌的手机里还保存着几乎每个学员入队时的照片,包括胡明轩训练时的照片,还有他带徐杰、张浩嘉出去吃饭的照片。 当他为记者翻阅这些照片时,他缅怀着过去的记忆,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但他也一再叮嘱记者不要“夸奖”这些年轻人。
“我相信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曲少斌说,“而我们整个广东队的未来也充满希望,值得期待。”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