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多地正面临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在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居家健身运动凸显出其必要性和优越性,有助于人们养成自律的生活态度,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健身方式。
限制家庭使用面积
健身器材最好不占用空间
如今,居家健身既是常态也是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打造自己的家庭健身房或家庭健身角。
从场景与需求上看,硬核健身爱好者往往会选择功能强大的健身器材篮球训练器材有哪些,比如健腹轮、家用动感单车、可调节哑铃套装等,适合高强度的训练;而对于瑜伽爱好者、女性上班族等高阶运动群体,加厚加长健身垫、肌肉按摩泡沫轴瑜伽柱、智能健身镜等“神器”则是轻便便捷的选择。
对于想要塑身减脂的人群来说,高效的运动是他们的主要目标,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和体能消耗内,有效保持健康的体型。因此,常规运动尤其受到他们的青睐,无绳计球跳绳、室内外成人篮球、轻便的初学者羽毛球拍等装备成为热销产品。
媒体报道显示,二线至四线城市的线上健身器材销量普遍高于一线城市,这与家庭使用面积有关。因此,无需安装、可折叠的大型器材是很多城市人选购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运动学界,健身车被称为“动力自行车”,是模拟户外运动的有氧健身器材,也被称为心肺训练器材。今年推出的迷你版重量只有3公斤,采用电池供电,无需电源即可轻松移动,是家庭健身初学者的不错选择。
可折叠动感单车把健身房的“硬核训练”带进了家中,快捷折叠设计,方便收纳不占空间。靠背扶手齐全,靠背可调节篮球训练器材有哪些,适合不同身高,使用更舒适。可折叠划船机和可折叠跑步机一样,可以90度折叠,直立靠墙放置,方便摆放在家中任何角落。
考虑到居家使用场景,除了占用空间小、便于收纳,还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防护性能。例如能更有效预防膝盖伤害的划船机、椭圆机等更受欢迎;二是静音产品是用户最大的诉求。从各大电商平台的差评中不难发现,静音对于大型健身器材的优化尤为重要。
通过在线签到与朋友竞争
智能、社交健身成为趋势
健身是一项对耐力和毅力的考验。在家庭条件下,没有其他人的监督和陪伴,独自锻炼会更加困难。事实上,家庭健身的一大障碍就是缺乏健身房般的锻炼氛围。
针对这一现象,不少健身品牌在社交化方向上做出努力,帮助用户坚持健身。例如在某健身平台上,用户可以在通讯录中添加好友,查看其他好友的动态签到、训练项目、训练时长等。这些功能大大增加了个人锻炼的动力,并在类似朋友圈的动态页面上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体现了健身产品的社交属性。
同时,健身器材的智能化也为提升趣味性和精准度带来了更多可能,市面上的相关产品包括智能跑步机、智能健身镜、智能哑铃、智能跳绳、智能动感单车等。通过构建智能健身平台,智能健身器材不仅具备健身计划制定、运动数据采集等功能,还能实现用户之间的游戏互动、运动竞赛等。
部分智能健身器材还能自定义健身目标,查看身体锻炼数据,AI教练会督促完成训练计划,检测用户无法完成的动作,直到动作完成才会进入下一步练习,如果用户无法完成动作,还能将动作调整到可以接受的程度篮球训练器材有哪些,帮助用户逐渐养成健身习惯。
在智能化方面,健身器材企业与健身软件平台均认同走软硬件结合的道路。智能健身器材在提供硬件的同时,会配备专门的手机APP,可以提供在线运动指导,包括视频讲解、直播课程等,注重从视听角度优化体验。
一些线上健身平台也纷纷转战硬件,这也说明通过“硬件+内容”的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更有趣的服务是当前家庭健身行业的一大趋势。
家庭健身被视为一种趋势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新冠疫情和技术升级的影响下,家庭健身被认为是一个热点,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这片蓝海,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从健身环境来看,发达国家运动意愿较高,健身人群渗透率也较高,据三体运动统计,2020年我国内地健身人群渗透率为5.02%,而同期美国、欧洲健身人群渗透率分别为15.2%、8.1%。
在健身时间上,很多加班的上班族缺乏充足的锻炼时间,心血来潮购买的健身器材也常常因工作繁忙而闲置。
从居住环境来看,发达国家人口较少,居住面积普遍较大,有足够的空间放置跑步机等硬件设施,而部分中国人受居住环境限制,购买大型健身器材的意愿较低。
不过这些挑战似乎并没有浇灭资本的热情,由于国内智能健身器材增量市场被看好且发展前景广阔,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智能健身市场。
文/记者 陈思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