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王勇、姬野、白琳
位于北京北五环附近的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度滑冰馆,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冰丝带”。这座正在紧张建设中的场馆,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永久性设施建设,实现首次浇冰。
建成后,国家速滑馆自由形态幕墙犹如冰刀划出的流动弧线,形成一道道绝美的“冰丝带”,与近处雄伟的钢结构“鸟巢”和柔性膜结构“水立方”相映成趣。
“冰丝带”等北京冬奥会不少场馆,融入了智慧场馆、集约建设、共享利用等新理念,同时将中华文化完美融入其中。
双奥运场馆十年不落伍 冬奥会焕然一新
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同时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许多场馆经过一些改造后将再次用于冬季奥运会。
鸟巢、水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凭借出色的设计理念、技术创新以及对赛后利用的充分考虑,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十多年后依然是标志性建筑。
作为一座巨型钢结构建筑,国家体育场实现了建筑史上的多项创新突破北京篮球比赛场馆,无论是结构造型、功能使用,还是色彩体系,都堪称是一座将中国文化与建筑技术完美融合的奥运建筑。
鸟巢作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最重要的舞台,也将承办北京冬奥会开幕式。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场馆改造及配套工作已启动相关筹备工作。一旦开幕式创意方案和团队确定,万众瞩目的“鸟巢冬奥时间”即将开启。
以游泳项目闻名的“水立方”,将通过建设可移动、可转换的冰场,变身“冰立方”,承办2022年冬奥会冰壶比赛,成为“双奥会场馆”。
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其勇介绍,“水立方”通过在游泳池内加装架空结构,将原来的游泳池区域改造成冰壶比赛场地,成为全球首个“冰水转换”场馆。
国家体育场将原有的玻璃幕墙改造为冰晶般的玻璃砖,充分引入自然光,降低照明能耗;首都体育馆则运用最新声光电技术,打造“最美冰上”,与首都滑冰馆、首都体育馆综合楼及三座配套场馆一同变身为体育公园。
五棵松体育中心是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之一,建设之初就预留了各类冰上运动设施,继承办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后,近十年来多次承办花样滑冰、冰球比赛,目前已完成冰场与篮球场6小时快速转换实验,达到世界一流标准。
这些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的前瞻性设计和功能性,不仅使它们成为2008年以后北京文化体育产业的聚集地,而且将通过北京冬奥会继续延伸和提升场馆的价值,创造出奥运场馆综合利用的“中国奇迹”,载入奥运史册。
融合科技与中国文化,打造可持续发展新场馆
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有着诸多技术创新亮点,彰显中国元素魅力,充分考虑赛后利用,将增添多项独具特色的奥运遗产。
据北京冬奥组委介绍,北京冬奥会共设竞赛和非竞赛场馆24个。其中,北京赛区规划13个场馆,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滑雪大跳台,还将承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延庆赛区小海坨山将承办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等项目。张家口赛区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将承办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冬季两项、跳台滑雪、越野滑雪等项目。其中,新建的冬奥会场馆由于所承载的冰雪运动项目特殊性,设计建设难度大,需进行科技突破。
国家速滑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以冰与速度相结合的理念设计,“冰丝带”沿外墙曲面由低向高盘旋而上,犹如速滑运动员留下的一圈圈轨迹。冰面上的痕迹犹如丝带,22条“冰丝带”象征着北京2022。“冰丝带”为晶莹剔透的夹层彩釉弧形玻璃,营造出轻盈飘逸的丝带效果。
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晓南介绍,“冰丝带”设计为全球最大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整个屋面体系涵盖多项创新技术难点。
现代化“冰丝带”建设最难的地方,是其大跨度屋面,长度达200米,宽度达130米。与一般建筑不同,国家速滑馆的屋面为不规则的马鞍形,这增加了建设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速滑馆将建设成国内跨度最大的单层索网屋面体育场。
建成后的“冰丝带”冰面面积将达到1.2万平方米,为亚洲最大。“冰丝带”采用全冰面设计,不仅满足各类冰上运动项目的比赛要求,还面临奥运会后的二次开发利用,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场馆。
在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位于山体的南坡,结合赛道形状、自然地形、“人工地形”、遮阳顶棚等,开发了“地形气候防护系统”,有效保护赛道冰面不受各种气候因素影响,确保赛事高质量举办,并将能源消耗降到最低。
张家口赛区场馆规划设计也坚持凸显中国元素。据跳台滑雪场业主代表贾茂廷介绍,跳台滑雪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的如意。跳台滑雪台顶环直径80米,总高约40米,犹如一朵美丽的白云。跳台滑雪中心将跳台段的S型曲线融入中国传统吉祥物“如意”的造型,因此又被称为“雪中如意”,充满诗意。
据悉,张家口赛区各比赛场馆在规划设计中也充分考虑赛后使用:预留雪上群众性运动场地建设空间,保证赛后场馆改造;预留当地长远发展空间,为未来举办山地自行车赛、高端商务论坛等体育赛事、发展观光旅游、打造休闲度假中心做好准备;充分考虑永久建筑与临时建筑的关系和比例,预留举办国际国内赛事空间。
北京冬奥组委所在地首钢园区所有建筑均由首钢原有工业建筑改造而成北京篮球比赛场馆北京篮球比赛场馆,本届冬奥会滑雪大跳台、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中心训练基地均设在首钢。国际奥委会认为,首钢园区建设规划是落实北京冬奥会愿景的典范,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的实践探索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认为,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坚持落实《奥林匹克2020议程》,不仅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会场馆和遗产,还将长远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融入到不同的项目中。这些成果将长期惠及北京、河北乃至中国更多地区,也将成为国际奥运赛事筹办的新标杆。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