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BO总决赛已于8月2日落下帷幕,但赛场上的一幕幕仍历历在目。 技术精湛的年轻球员、认真负责的教练、热情的家长、快乐轻松的氛围……这个夏天,我在NYBO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篮球观赛体验。
“传球!漏掉一个人!赶紧回防!多打配合!太好了!”
“谁想和陆伟打球?我!我!我……”“明星导师尚平来了!太开心了!”
“输了也没关系!玩得开心就好!孩子们很棒!”
这样的声音每天都会在体育场内发生。 看着场上的小人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互相竞争,我很感动。 本次NYBO赛事的主办方中汇体育董事长陆浩先生也有同样的感受。 “我在场边观看比赛,看到家长和孩子们沉浸在比赛中,我在比赛中被他们陶醉了。”
无论是U6组的小球员,还是U14组的“大球员”,他们在场上都是职业球员。 完成入场仪式后,比赛开始后,队员们齐聚一堂,互相加油,在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当你看到一名年轻球员投出高难度投篮,环顾四周提供助攻,摆出NBA球员惯用的庆祝姿势时,你的目光很难从比赛中移开。
他确实是一名身穿3号球衣的球员!
看U8决赛的时候,我一直举着手机录视频,有很多精彩的瞬间。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球员和球队在场上的所有数据都可以在NYBO的合作伙伴我奥篮球APP上查看,足见他们的专业性。
前CBA球员尚平也是本次NYBO赛事B-Star训练营的明星教练。 看完比赛后,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广州孩子们在U8决赛中打得非常好,底线战术、挡拆、反掩护……我们的明星导师都傻眼了,8-岁已经是球场上的老将了。”
作为NYBO的明星导师,尚平不仅在场下为年轻球员加油。 他与邱彪、关鑫等明星导师也上台与孩子们互动,指导各组训练。 场上,身穿橙色衣服的导师们格外显眼。 他们带领孩子们运球、奔跑。 、投篮、防守等一系列专业动作训练。 在球场上,他们是年轻球员的“老师”。 他们竭尽全力帮助年轻球员提高球技。 他们也是他们的好朋友,给他们带来快乐。
邱彪为年轻球员展示盘带技巧
深圳男篮队长邱彪在接受采访时甚至称成为明星导师是“一种荣幸”。 他还坦言,“能够引导和帮助NYBO的孩子们,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这个活动很有意义。”
本次NYBO总决赛还迎来了另一位名人导师——NBA最佳第六人路·威廉姆斯。 他穿梭于各个场馆,指导孩子们训练,与小队员们进行1V4、1V1的实战演练。 他也很善良,主动与更多年轻球员进行1V4比赛。 现场气氛和谐。 他还表示,“看着他们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希望他们能带着这份爱,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篮球梦想。”
此次“带”路威廉姆斯参加NYBO总决赛的匹克体育品牌总监林晓雄先生表示,“这次路威廉姆斯来到现场,是我和陆昊先生的一次交流,也因为匹克对培养中国青少年篮球的承诺,每一个热爱篮球的孩子都会有一个在NBA打球的梦想,给他们第一次体验NBA的机会,这是我们愿意为孩子们做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赛事独家冠名中国人寿为所有参赛选手提供保险,全力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安全。 旨在保护每一位参赛年轻球员的每一刻,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有序的竞争环境。
场上热闹不已,场下也热闹非凡。 NYBO在场内场外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 本次总决赛,中汇体育还举办了篮球嘉年华,并联合主办方在文体中心向孩子们和家长开放了活字印刷、编织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此外,由中汇体育发起的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篮球论坛也在NYBO总决赛场地举行。 众多青少年体育教育、媒体、商业等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了青少年篮球赛事的发展方向。 本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很丰富,下面会详细提到。
当你身临其境时,你会发现NYBO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多元化的篮球盛宴。
成长中的NYBO越来越好
年轻选手们在NYBO赛场上成长,年轻的NYBO赛事也与他们一起成长。 2017年9月,NYBO比赛正式开始,如今已经一年了。
一年来,这项面向社会的青少年篮球赛事已在全国21个城市开展,为超过1万名热爱篮球的青少年举办了2000余场职业赛事。 本次总决赛,来自21个赛区的800名年轻选手前来角逐NYBO第一年的48个荣誉奖项。 一支支队伍走下领奖台并合影留念。 当年轻球员被问到下赛季是否还会参加比赛时,他们得到的答案是“我想来!”
中汇体育董事长陆浩在谈到举办NYBO活动的原因时表示,“我的孩子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他们加入了一个社区足球俱乐部,他们每周训练三天,我们就去“每个周末都一起参加社区业余比赛。我深深地感受到体育已经成为他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国内这样的比赛相对较少。我想建立一个平台,让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定期参加比赛。”
他做到了。 全年每周持续的NYBO赛事,让运动成为很多家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孩子们也有了互相学习、快乐竞技的平台。 U6组小将廖逸轩的家庭就是一个例子。 从春季赛到现在,肖一轩的父母几乎每场比赛和训练都陪伴着孩子。
以轩的父亲说:“参加NYBO比赛后,变化是立竿见影的。 他积极训练,身体变得更强健,不再挑食,团队合作意识强,性格也变得开朗。 我认为NYBO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 让全国的孩子们通过比赛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当被问及下赛季是否参加时,父子俩都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肖逸轩与父亲交流
NYBO赛场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在孩子们成长、收获快乐的同时,“年轻”的NYBO也在成长。 虽然第一季就已经覆盖了很多城市,但陆浩表示,下赛季还会增加城市扩张队伍。 在深圳、广州、济南等报名热门城市篮球比赛稿件,将新增两到三个站点,同时扩大一些周边城市。 据了解,第一赛季多个赛区的报名都处于紧缺状态。
NYBO下赛季还可能增加国际比赛,在欧洲和美国举办NYBO比赛,或者将国际队伍带到中国。 台湾宝涵体育总经理张云志也表示,下赛季将努力将NYBO赛事带到台湾,让海峡两岸的小商家能够互相交流。 陆浩认为,让年轻球员有机会通过篮球看世界,意义重大。 此外,NYBO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APP,其中将包含在线报名、数据统计、内容直播、商城等功能。
本赛季NYBO与我们奥运篮球队合作实现了这些功能。
虽然今年是NYBO的第一年,但不少体校已经从比赛中发现了优秀的人才,并将他们选入各个梯队进行训练。 在陆灏看来,虽然比赛的目的不是这个,但是以后自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通过NYBO比赛提升能力的孩子们,一定会为中国篮球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要打造中国篮球金字塔的基础,希望未来能够覆盖千万人群。未来我们会聚焦训练和青少年赛事,重点打造NYBO赛事。”
作为本次赛事的官方赞助商之一,匹克体育也非常看好下赛季的NYBO赛事。 林晓雄表示,“NYBO应该是现阶段最大的青少年篮球比赛交流平台,孩子们可以在参加赛事中成长,让他们体验到只有职业球员才有的舞台感,激发孩子们更大的动力。”作为一个以篮球为核心的民族品牌,匹克不会错过这个宝贵的舞台。”
据了解,匹克体育与主办方中汇体育有很多合作。 在NYBO项目中,除了装备和与NBA球员的互动之外,未来匹克还将共同开发儿童专业产品,为孩子们出国提供更广阔的服务。 我们在国家“小篮球”项目的愿景和推进方面都持积极的合作态度。
对于NYBO的未来,北京篮协青委主任宋战军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NYBO是一个模式稳定、比赛完整的联赛,赛事让孩子们有一个比赛周期、一个训练周期。我认为这个比赛是可能的,这将是未来推行的一个模式。”未来比赛可以细分级别,每个年龄段分别设置A、B、C级,以便比赛更好地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NYBO赛事的未来充满了可能性。
如何实现一个小篮球运动员的大梦想?
NYBO大赛是“小小篮球计划”的重要竞赛平台。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心中一个又一个的篮球梦想,他们正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但中国篮球的伟大梦想如何才能实现呢? 如上所述,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篮球发展论坛在NYBO总决赛期间举办,大咖们纷纷探讨。
中国篮协青训部部长薛云飞、中汇体育董事长陆浩、阿里云技术开发团队总经理石峰等众多嘉宾出席论坛。
中国篮协青少年发展部主任薛云飞表示,小篮球项目启动以来,全国已有小篮球队1.5万多支,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发展势头非常好。 但他也指出了青少年篮球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球员的身体技术与其他国家相差不大,但在打球风格和场上协调方面的差距更为明显。 这需要通过自上而下的系统顶层设计来解决。 。 ”
对于薛部长提出的问题,“对阵弱队你可以获胜,但遇到强队你就会感到困惑”。 参与小篮球新规则制定的宋战军在接受生态系统采访时谈到了自己的想法,“12岁以下的训练方向,注重个人技术、节奏、灵敏度、灵活性、爆发力” “都是现阶段形成的。为什么比赛中不允许联防联防呢?因为它弥补了单兵防守能力的不足,只有开始配合,才能战胜强敌。”
北京篮协青委主任宋战军在论坛上发言
他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对小篮球的看法。 他认为篮球必须与教育结合起来。 现阶段正在培养的是培养篮球爱好者,扩大中国的篮球人口。 少儿比赛应该“去冠军”,强调充分利用孩子们在赛场训练中学到的技能。 ,而不是把获胜作为唯一的目标,避免“右手容易打,所以训练中学到的左手投篮没有在比赛中使用”的问题。
对于冠军赛是否应该去集中化的问题,张云志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球员和教练的奉献和表现有时应该得到证明。但比赛的输赢才是最重要的。” ”。 这不重要吗? 我们应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 这仍然值得进一步讨论。”
本次论坛的另一大亮点是互联网+篮球的创新结合。 阿里云技术开发团队总经理石峰认为,互联网技术的介入有助于准确的数据统计,也可以通过VR观赛等新技术提高球员对篮球的兴趣。 也可以帮助小型篮球产业,同时节省举办比赛的成本。 资源整合。 ”
论坛之外,家长们也向生态圈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位上海妈妈告诉我们篮球比赛稿件,“现在孩子训练最大的障碍就是场地,即使在上海也是如此。” 事实上,实力强大的广东也存在这个问题。 虽然室外篮球场很多,但炎热多雨的时候去室内球馆打球就比较困难了。
另一方面,孩子篮球训练与日常学习之间的冲突也是需要平衡协调的部分。 廖以轩的父亲告诉生态系统,“我的孩子还没有进入一年级,但这个矛盾已经出现了。这次为了参加比赛篮球比赛稿件,上了一堂价值300多元每班不允许请假的课程。”补课已经推迟了。”
客人和家长提出的问题谁来解决? 不仅是站在舞台上分享的人需要思考,家长、培训机构、老师、每一个体育从业者都应该思考、贡献。 好消息是有人在提出问题并发现问题。 虽然解决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曙光已经隐约可见。
中国篮球金字塔的底层如果没做好,就会出现顶层人才短缺的情况。 我们希望像NYBO这样的赛事能够避免这个问题,通过小篮球助力中国篮球的发展。
宋战军在采访最后表示,“我觉得这是一个长远的事情,当我们几年后回顾小篮球的发展规划时,我们可能会觉得这可能是我们中国篮球的一个转折点” ”。 我深深同意。 。
现在正是小篮球发展的黄金时期。 让我们给它一些信心和能量。 未来,可以发挥自己的能量,驱动中国篮球的“大梦”。
加油,未来属于年轻球员!
体育产业生态原创文章,欢迎转发。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添加全美微信(ID:)
TAG:
篮球比赛稿件